西双版纳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退休年限的政策解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9   点击次数:1次)
 

 2025  1  1 日起,《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正式实施,法定退休年龄逐步调整,女性延至 58 岁,男性延至 63 岁。为顺应这一重要政策变化,更好地服务职工,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作用,西双版纳州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退休年限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

一、政策调整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国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旨在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住房公积金政策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政策之一,需要与延迟退休政策相适配,以满足职工在新退休年龄政策下的住房贷款需求,保障职工合理的住房消费权益。

二、调整前政策回顾

调整前: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应以整年计算,最长 30 年,最短 1 年,贷款到期日不超过主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龄后 5 年。

该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缴存职工提供了住房贷款支持,在满足职工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退休年龄的调整,原政策在贷款期限对延迟退休职工的覆盖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三、调整后政策内容

调整后: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应以整年计算,最长 30 年,最短 1 年,贷款到期日不超过主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龄后 5 年,男性不超过 68 周岁,女性不超过 63 周岁,统一按此标准执行。例如,一位 58 岁的男性职工,若其法定退休年龄延迟至 63 岁,按照新政策,其贷款到期日可延长至 68 岁,相比原政策,贷款期限可进一步延长,减轻了职工的还款压力,给予职工更充足的时间偿还贷款。

四、调整意义

保障职工权益:新政策与国家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确保延迟退休职工在购房时仍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使更多职工能够通过公积金贷款实现住房梦,扩大了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受益群体,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和适应性。

减轻还款压力:延长贷款期限,有助于降低购房者的月供金额,减轻经济压力。对于缴存职工来说,每月还款金额的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释放更多的消费能力,也降低了因还款压力过大而导致逾期的风险。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政策调整有利于释放住房消费潜力,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增强市场信心。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合理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能够刺激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

本次住房公积金贷款退休年限相关政策调整,是西双版纳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切实保障职工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广大缴存职工能够充分了解政策调整内容,合理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改善居住条件。